大洼三宝——珍珠、金条、绊马索
百年前,渤海湾畔洼淀连绵、荒草丛生、人烟稀少,漫无边际的草洼以它浩漫的水泽养育出苇蒲和鱼虾,一方百姓靠洼吃洼、靠水吃水,一代一代生生不息。草洼里,各种鸟兽物竞天择,各种植物争奇斗艳,演绎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有三种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被大洼人奉为宝贝,分别是海葚子、红荆条和绊马草。
海葚子,落叶灌木,常称做海葚子棵,果实叫海葚子。春末发芽,叶子很小,与青豆粒的剖面差不多大,叶色碧绿,类似枸杞而多肉;初夏开花,花期半月有余,花色洁白无瑕,小花五瓣,呈白色、淡黄色。海葚子没有主干,枝枝叉叉,一丛一丛的,生长在路边、渠旁、沟坎、渠塄、盐碱滩上,是苦海盐边的主要植被。其根系发达,枝长叶,叶旁生枝,形成了枝枝叉叉,一墩一墩的茂密的灌木丛。花谢结果,色泽几变,幼果为绿色,幼果为淡绿色,先由淡绿变淡黄色,再由浅黄变橙红、紫红,成熟果为球状,大小如红豆,形似珍珠,颜色呈深紫色,象熟透的葡萄,又象桑葚,味道酸甜略带咸,有滋补健身的作用,是人们喜爱的野果,盛夏成熟季节或即摘即食,或加糖做成糖包、放汤,是当地特色美食。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富含维生素A、B1、C,还含有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多种元素。有排毒养颜、补脾益肝、强身壮肾、生津止渴、解毒止泻等功效。
红荆条, 柽柳科灌木或小乔木,叶似松针,夏季开花,花能酿蜜,花朵似米兰,由鲜红渐变为粉红,最后变成白色。红荆条耐旱、耐寒、耐盐碱,最适应在盐碱地带,盛产于地中海沿岸,也是法国公园和家庭院落的观赏性植物。大洼人用它编织筐类器具,还是优质燃料。
绊马草,又称狗牙草,当地人称马绊或绊子,低矮草本植物,具根茎。秆细而坚韧,下部匍匐地面蔓延甚长,节上常生不定根,直立部分高10-30厘米,直径1-1.5毫米,秆壁厚,光滑无毛,有时略两侧压扁。叶鞘微具脊,无毛或有疏柔毛,鞘口常具柔毛;叶舌仅为一轮纤毛;叶片线形长1-12厘米,宽1-3毫米,通常两面无毛。叶片质地中等细腻柔软,密度适中,根系发达,生长极为迅速。草茎内蛋白质的含量较多,生长4周龄的干草分别含粗蛋白质17.59%,粗脂肪1.9%,粗纤维22.15%,无氮浸出物43.65%,粗灰分14.66%,草质柔软、味淡、微甜,叶量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兔等均喜采食,幼嫩时为猪及家禽采食,也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青饲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绊马草同时具有解热利尿、舒筋活血、止血、生肌等功效,可治风湿痿痹拘挛、半身不遂、劳伤吐血、跌打、刀伤、臁疮等症。由于质地坚韧,大洼人多用它代替绳索之用。
相传,古时有一皇帝,在翻捡各地奏章时看到一件奇闻:渤海岸边的大洼之地出现三件宝——珍珠、金条、绊马索。皇帝甚是好奇,但奏章未说明所以,于是皇帝决定派亲信太监前去一看究竟。
太监领命,率领一队亲随直奔大洼。来到大洼,县官出城把一行人迎进城里,太监问县官:“听说你们这里出了三宝,那珍珠、金条、绊马索三宝何在?”县官一听知道了钦差的来意,心里镇定下来,忙说:“公公,今天天色已晚,明日我命书童领您去看。”
晚上,县官把书童叫到身边面授机宜。
第二天,太监一行人出城向大洼深处走去。也不知走了多远,离了大路走上小路,忽然太监被眼前的景色给吸引住了,只见路边的盐碱地上,密密层层长满了海葚子棵,棵上结满了海葚子,有青的,有红的,有紫的,有黑的,颜色各异,姿态万千,尤其是黑的和紫的,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色泽。太监看的入了神,问书童:“这是什么,甚是好看。”书童忙回答:“启禀公公,这叫海葚子,我们当地的特产,非盐碱地不生,正是您说的珍珠,只不过他不是产在海里,而是生在陆地上,不能戴却能吃,助消化,长精神,是我们当地的特色美食。”说着,书童走过去采摘着吃起来。太监也下马摘了些,学着书童的样子吃起来。其他手下看主人吃,也都纷纷摘了往嘴里送。过了不长时间,大家都放出一长串的屁,顿觉全身通畅,神清气爽,交口称赞这“珍珠”的妙处。
太监高兴地说道:“嗯,这个东西确实是个宝贝,不错。那其他两宝呢?”书童说道:“在前面,公公您往前走就会看到。”太监上马,一行人离了小路进入盐碱滩,突然太监的马“咴咴”一声长鸣,两条前腿被什么东西绊住,险些马失前蹄,众人忙上前把太监扶住。太监有些气恼,质问书童:“这是什么鬼地方?”书童忙说:“这就是产绊马索的地方,请公公下马观看。”太监下了马,看到地上有一种植物,草叶很小,长长的茎,弯腰伸手抓了一把,一使劲,却拽不动,又松了手,问书童:“就是这东西?”书童忙薅了几棵递到太监的手里,说:“启禀公公,这叫绊马草,非盐碱地不生。当年燕王扫北时,有一支骑兵追逐老百姓,老百姓跑到这里,骑兵的马匹被这种野草所绊,就像两军对垒用的绊马索一样,骑兵不得前行,老板姓幸免于难,故此取名‘绊马草’。”
太监闻听后不住地点头:“嗯,这样的草确实罕见,真是一宝。那金条又在哪里?”书童说:“这里遍地都是金条,您往四周看看便知。”说着,用手往四下里一指。众人随着他的指点望去,只见四周到处都是红蒙蒙的一片,那红色的枝条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光彩照人,分外妖娆。太监问:“这就是金条?”书童说:“这叫红荆,非盐碱地不生,我们当地方言叫荆(jin)条,别人听了就成了‘金条’。这荆条不但好看,而且能用来编筐做囤,卖钱度日,是名副其实的‘金条’啊。”
太监听了恍然大悟,回京奏明皇帝,皇帝龙颜大悦,立即加封大洼三宝,县官也因此被加官进爵。
从此,大洼三宝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