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小青岛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先有“小青岛”还是先有“青岛”?
其实,小青岛曾经有两个!
“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即墨知县许铤在《地方事宜议》论及去即墨可居人之海岛时,记有青岛之名,今称三平岛,在田横岛北5公里处,距陆地2.3公里,岛上有耕地70余亩,还有一口可供30人饮用的水井,三平岛原名青岛,因草木葳蕤、铺青叠翠而得名”,这是文史专家侯文程先生1996年所著的《古今两个小青岛》一文中所写,根据侯文程先生记述:“元、明两代,现今为三平岛的小青岛,知名度高于今前海之小青岛。元代定都北京后,便开辟了一条由江淮到天津的海上运粮航线,青岛海域便成了南北航运的必经之途,三平岛作为校正航向和避风之处而名列海图”。
显然,元明时期一提到青岛,指的就是今即墨三平岛。侯文程先生认为:今日的小青岛登上历史舞台应该是在200多年前,最早记载它的是《灵山卫志》。随着胶州湾海运的繁荣,“经年累月进出这个海湾的船民们,依据青岛近海几个岛屿所呈现的五颜六色,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惟前海之小岛,青翠茏葱、光鲜澄目故名青岛,后来的青岛村、青岛河、青岛山、青岛口乃至青岛市等名称,皆由此派生出来”。
后来,因为市区的“青岛”与青岛市重名,故改称为“小青岛”。而即墨的“青岛”,也不得不改名。该岛退潮时,岛民可以在海岛之间行走,但是海水一旦涨潮,三平岛就会海水分隔变成三个小岛,为大岛、二岛和三岛,因三个海岛海拔不高,地势平坦,所以在1984年海岛普查时,正式定名为“三平岛”。
就这样,“青岛”的名字一再易主。然而,青岛的名字是什么时候来到市区的呢?据《青岛城市民俗》中称,应该先有小青岛,后有青岛,“‘青岛’这个名字自明代开始便从海中逐渐移向了陆地,当时在‘青岛’对岸的陆地上有一个村庄的名字就被称为青岛村,其周围的海湾名、河流名、山名等名字基本都是以‘青岛’二字来命名”。对此,青岛文史学者王铎先生曾向半岛记者提出过一个看法:“我个人认为,先有青岛村,后有小青岛。名字是人起的,人来了,才给周围的岛屿、山川等起名,才有后来的小青岛、青岛山、青岛湾”。
不过,“小青岛”也有好几个名字。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可以看到各种史料都在小青岛后面注明了“琴岛”的名字。那么,“琴岛”“琴岗”“琴屿”这些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据《琴岛诗话》记载:青岛之所以取名琴岛,是因为“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之故”。青岛的第一本章回体“谴责小说”《桃源梦》中,也有关于琴岛的描述;《海道图说》书中也把小青岛称做“琴头镇”。这些经典著作的流传,使得琴岛作为小青岛的别称名号广为称颂,并一直沿用至今。
下一篇:平字起名字女百家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