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80后的人都听过这样一首跳皮筋的童谣:“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首童谣的含义,只当是跳皮筋的一个顺口溜,也不知是从哪里传来的,反正身边的玩伴都听过都会唱,今天才知道原来这首美丽的童谣竟然与原子弹的爆炸有关。
二战期间,美国率先研发出了原子弹,接着又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引起世界震惊,我国为了增强国力开始决心研究核武器,上甘岭战役的指挥员张蕴钰在当时复杂的局势下接到这个秘密的特殊任务。
由于原子弹研究过程中会有核辐射,所以试验场所要设立在无人区,经过三番五次综合考量,最终决定在我国的罗布泊腹地建设核试验基地。
罗布泊荒漠被著称“死亡之海“寸草不生,远离城市和人群密集的居住区,位于荒漠深处,周围没有村庄和矿产,不会对人民和资源造成影响。
勘察队到达现场时,荒漠之中唯一盛开着富有生机的是马兰花,于是张蕴钰为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取名叫做“马兰”,基地被称为“马兰基地”。
在研究原子弹期间,为防止外国的偷窥和破坏,全方面做好保密工作,给正在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命名为“邱小姐”,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颗原子弹的外形像一个圆的球形,上面有很多弯弯绕绕的导线,就像女人的长头发,所以命名为“邱小姐”,这个名字既生动形象又做到了保密,也就有了童谣里唱的“小皮球”。
至于“香蕉梨”,北京这边的童谣是“香蕉梨”,有的地方传唱的是“架脚踢”,小皮球,香蕉梨(架脚踢),“香蕉梨”应该是“架脚踢”的谐音,指的是当时引爆的高塔。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引爆方式不是投爆,采用的是“塔爆”方式。这座高塔高102.438米,由鞍山钢铁公司和华北金属厂历时一个月建造完成。
开始建设核基地一年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10·15”协定,撤走了援华的全部技术人员和专家,给核弹实验和核基地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张蕴钰将军没有退缩同我国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终于在1962年建设完成了21所核武器研究院,而马兰开花“二十一”是指第21试验训练基地。
为了防止原子弹相关信息泄露,整个研究过程高度保密,周总理明确要求:“什么消息也不要漏出去。”多次指示工作人员与试验场联系要“通过保密电话”,要“使用暗语”。
为此大批科学家和官兵隐姓埋名数十年,他们在核试验基地里交流,很多时候都要使用密语,周总理不但严格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员做好保密工作,更是以身作则,对身边所有人员守口如瓶。
原子弹爆炸成功前,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只看到总理每日忙碌,但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一个历史性的瞬间诞生了,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他们才恍然大悟。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总理仔细查看即将公开发表的核试验现场照片,担心完整的照片可能透露蘑菇云升空的高度,要求正式发表时把地面部分裁掉。
这样的担心可谓是高瞻远瞩,毕竟日本的情报部门仅凭借“铁人”王进喜的一张照片就分析出了中国石油的位置,致使我国损失惨重。
实验成功的马兰基地一片欢呼,人们相互拥抱,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马兰花开了,马兰花开了”,这颗爆炸的原子弹就是每个人心中盛开的“马兰花”。
虽然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可参与研究的所有人还是不能向外界透露丝毫个人信息,甚至不能和家人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他们在进入罗布泊之日起,各自的档案便已全部封存,对于他们所做的工作,需要保密一辈子,包括自己的家人,数以万计的“马兰人”至死仍然保守着“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秘密。
如今,对这句童谣的解读便是:马兰总装第21实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为了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就把当时使用的密语编入到了童谣中来表达内心的喜悦,这才有了“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美好的童谣背后深藏的是我国原子弹研发史上的伟大壮举。
即便是在通信不发达的六十年代,很多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这首承载了新中国核事业梦想的歌谣,也迅速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几乎每个小孩子都会哼上一段。
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陪伴了一代代人长大,就像那些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的英雄,默默守护着祖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让中国变得更强大。
我也很是惭愧,时至今日才知道童谣背后的故事,我也很担心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是否还会有人知道这隐姓埋名的一群人,远离家乡数十年,在一个被大家和历史都将遗忘的地方曾经洒下过汗水、泪水才换来我们今日的和平生活。
我认为,这种童谣才应该编进孩子的课本里,用来纪念这些无名的英雄,让英雄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