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是中国现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他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发表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与陈独秀并称“陈胡”。1932年2月他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8年他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驻美大使,1946年9月他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从1935到1959年25年间,他除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之外,还获得过35个荣誉博士的头衔,在这方面很可能是世界之最。
胡适敢于开风气之先,早在1915年就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1916年7月起,他就宣布不再作文言诗词,决心实验作白话诗,而且把未来的诗集取名为《尝试集》。起初他写白话诗招来一片反对声,就连他的一些好朋友如任鸿隽、梅光迪等人都纷纷讥笑他。上海《东方杂志》的编辑杜亚泉甚至模仿白话文写了一首旧体诗,对他进行讽刺,诗是这样写的:一只苍蝇嘶嘶嘶,两只苍蝇吱吱吱。苍蝇苍蝇做什么,苍蝇说:我在做白话诗。
对众人的讽刺、挖苦和嘲笑,胡适虽然能够勇敢的面对,但有时难免也有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有一天,他坐在哥伦比亚大学宿舍的窗台上向外眺望,忽然看见一对黄蝴蝶翩翩飞来,过了一会儿,一只蝴蝶不见了,另一只蝴蝶独自飞了一会儿,也悄悄飞走了。胡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题为《朋友》的白话小诗: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9年,北大的旧派文人刘师培、黄侃等人创办《国故》月刊,咒骂新文化和新派人物。特别是黄侃痛恶白话文,尤其痛恨白话诗,他讥讽胡适是绕着北大校长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而不称他的名字,以示轻蔑。可是黄侃没有料到,1920年《尝试集》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成为我国新文化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上一篇:鸡年肖姓宝宝起名大全大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