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新闻网资讯网!
鑫讯新闻网>综合资讯> 拳铺维修电器梁山县拳铺镇三个探索绘就乡村

拳铺维修电器梁山县拳铺镇三个探索绘就乡村

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见习记者 徐兴冕 济宁报道

11月20日,济宁市梁山县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三个探索”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新闻发布会。大众网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梁山县拳铺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五大振兴”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三个探索”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村联合、优势互补、联农带农、共同振兴的乡村振兴之路。

探索“党建+”新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拳铺镇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来抓,依托镇级党校、实景课堂、网络学堂、“五进”宣讲等多种形式,打造“坚持拳拳初心,百炼红色先锋”党员教育品牌,推动乡村振兴“飞入寻常百姓家”。拳铺镇加快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近三年累计新建和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12个,“拳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拳铺镇坚持把选优育强“群雁”队伍作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中之重,创设“典型带动、村村竞赛”振兴擂台,坚持以赛促干,全面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近年来,拳铺镇做强乡村产业发展文章,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70个,流转土地5万余亩,入社群众1.3万余户,助推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在此基础上,拳铺镇突出横向联动、纵向吸收,实施“一心带多村”连片发展,成立梁山拳心种植养殖合作社联合社,探索“镇联社+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发展特色种植和订单农业,实现“1+N+X”联合发展,促进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益,将“战斗堡垒”连成“振兴兵团”。同时,拳铺镇对加入联合社的对村贡献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合作社制定奖励措施,让村干部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拳铺镇产业提质添动力,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为契机,建设粮食产业一体化综合为农服务中心、万亩粮食高效发展示范区,实现一站式、一条龙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拳铺镇实施“品牌强社”计划,由联合社统一注册商标,高标准开展“红色直播间”,打造一批口碑好、质量优的联合社品牌,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农文旅研学工程,打造琉璃河水美乡村生态带,提升文化“两创”示范区,实现联合社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最终实现群众共同致富。同时,拳铺镇坚持优秀人才内部找、镇外引的策略,搭建平台,强化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探索“共富+”新模式,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拳铺镇探索“以工促农”新模式,完善布局乡村共富工坊,积极对接本地企业和义乌、临沂等小商品贸易基地,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通过盘活村内闲散土地、村组织场所、废弃宅基地等资源,组织群众共建共富工坊,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岗位500余个,有效解决群众流转土地后的再就业问题。拳铺镇打造梁山县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拳铺镇村企联建助力就业,依托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集群的产业优势,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地域相邻、村情相近的村与目标企业联合共建。拳铺镇打造村企党建共同体,建设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引导土地流转后转移出的劳动力进入家门口的专用汽车产业园区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推广“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引导企业以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形式入股合作社,壮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模,充分实现联农带农,建成强村富民先行区。

拳铺镇制定村级以工代赈项目管理规定,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通过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和务工意愿,提前摸排施工需求和施工环境,由村级党组织牵头,在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率的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组织群众务工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同时,拳铺镇引导群众自愿以资本或劳务入股参与后期运营,带动农民深度参与、充分受益,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

探索“共治+”新风尚,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拳铺镇探索“党建+”物业,群众参与共治共享,深入实施“党建+”乡村治理,建设集幸福食堂、四点半课堂、文化两创、便民快递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服务中心。拳铺镇实施“党建引领+村委主导+村民参与”服务模式,组建由党员、乡村公益岗、大学生、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和具有专业维修技能、服务技能的村民参与的乡村物业服务队伍,明确服务内容,聚焦群众生活小事,用心用情解决民生大问题,打造“拳”心物业、全意为民的乡村物业志愿服务品牌。

拳铺镇坚持“网格+”管理,党建治理双网融合,建立健全“镇党委+党支部+网格员+街巷长”的网格化组织架构,以村内主干道为基础划分各村网格基本单元,大力创新“老王说事”“三包四访”“和为贵”“信用+”等治理模式,做到服务群众精细化,实现网格管理“无死角”,推进党的“神经末梢”向胡同、街巷延伸。拳铺镇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集体,刘官屯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杜社区打造省级青春社区创新服务项目品牌。

拳铺镇实施“文明+”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惠农政策宣传、文化惠民等活动,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1+9+78”文明实践矩阵和“十五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拳铺镇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水浒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展示平台,实施文化上墙,以文化振兴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最美拳铺人”、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深化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现代农业研究编辑部

现代装饰杂志社

新教育时代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