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复工复产阶段
历来是安全生产关键期
事故易发期,假期后设备开停车
员工思想松懈,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以下这几起事故就发生在
节后复工复产阶段
请全县工业企业
引以为戒,以案示警
↓↓↓
事故案例1:
2024年2月18日,江苏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铝棒的铸造井区域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失联、13人受伤。经初步分析,可能由于开始铸造时模盘受卡不下降,当班班长用铝棍撬下模盘,导致下模盘突然下降,造成铝水大量泄漏至铸造井中,遇水发生爆炸。
事故案例2:
2023年1月29日,广东中山市一工厂为庆祝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在一楼燃放鞭炮,结果引发火灾,导致厂房内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局部受损,所幸消防救援力量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案例3:
2021年2月26日16时19分左右,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期间,非法生产甲基硫化物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初步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事故单位进行甲基硫化物蒸馏提纯,在更换搅拌电机减速器时,未对蒸馏釜内物料进行冷却,导致釜内甲基硫化物升温,发生剧烈分解爆炸。
事故案例4:
2020年2月20日,广东省肇庆市博汇新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火灾事故,过火面积2880㎡。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企业在春节后复工复产过程中,生产主管擅自更改烘箱加热工艺参数至160℃,超出规定的温度控制参数;在烘箱烘烤工作时,未安排生产人员值班监护,视频监控室也未安排人员值守;作业现场大面积、大量存放原料,增加了过火面积;起火初期,因消防泵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消防水压力不足,延误了救火时间,导致事故后果加剧。
春节过后,全县工业企业快速有序复工复产,同时,新一轮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来袭,安全生产风险陡增,全县工业企业要高度重视,针对复工复产期间和寒潮天气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隐患,认真研判,落实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措施和防范应对举措,确保复工复产安全。
一、层层压实安全责任
企业在复工复产前应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工复产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制定配套应急处置预案。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确保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五到位”。其他领导成员应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对分管范围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二、严格开展隐患排查
开展全面安全检查,彻底排查现场隐患,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做到检查有计划、巡检有记录、隐患有台账、整改有方案,确保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三、确保规章制度落地
全面自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卡片,做到责任制覆盖全员全岗位、安全制度覆盖所有生产活动、操作规程覆盖所有作业环节。及时向全体员工做好宣贯培训,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遵章操作。
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分级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对节后回原岗位工作员工进行一次安全再教育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抓好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外来承包商和外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审核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确保持证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五、监督现场作业安全
节后企业各管理人员应多带现场检查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情况,切实加强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严控作业环节安全风险,确保防范措施执行到位。监督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情况。关注作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杜绝违章作业、违规操作。
六、 紧盯特殊作业环节
特别对动火动焊、有限空间、检维修、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要严格风险评估、审批管控和措施落实。通过技术交底、视频监控、现场检查等方式做好特殊作业安全督导。
七、 严格防范设备故障
节后开工前,全面开展各类装置、设备、车辆、设施、动力管线、工具、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系统检修维保,不符合安全条件不能使用。强化检维修后试机和试生产管理,认真制定试机、试生产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同时加强监督落实。
八、 强化寒潮天气防范
企业应及时清扫冰雪,防止厂区道路、生产现场积水积冰积雪,以免造成安全隐患。加强对大跨度钢结构厂房、老旧厂房、临时工棚的安全巡查和提前加固,防范积雪压垮厂房,对危险区域和场所,应提前撤人,强化现场警示管控,坚决防止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做好厂区水管、料管等管道设备的防冻、防凝、防泄漏等工作。大风、雨雪天气条件下,应停止室外作业和高处作业,以防滑倒和坠落。严禁在车间、办公室、员工宿舍违规烧煤取暖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取暖,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和火灾事故。
(来源:武汉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