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8月23日上午,寿光圣城街道前朴里村86岁的宋爱芳,弯着腰,一步步走近捐款箱,将20元钱投了进去。“我经历过吃苦的年代,体会过生活的不易,更能理解受灾群众的心情。我知道这点钱不多,只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灾区老百姓的生活能早日好起来。”宋爱芳说。
台风“温比亚”过境后,寿光境内河流出现漫堤决口,导致村庄、农田被淹,群众被迫转移。灾情发生后,全市众志成城,昼夜奋战,抗灾救灾。
8月22日,寿光发出捐款倡议,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大家捐款捐物,踊跃奉献爱心。
8月24日上午,圣城街道北关村残疾人胡万忠,坐着轮椅来到村委捐款。胡万忠今年64岁,因为脑血栓后遗症,已卧病在床6年,是北关村少有的贫困家庭之一。听到村委为灾区组织捐款的消息后,胡万忠夫妇将100元爱心款送到了村委。
“我们村有60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参与了捐款。95岁老党员曹保才、张立田也分别捐赠500元、600元,让人感动。”北关村村委委员李建国说。
文家街道文家庄村残疾人桑泉城,捐款200元。桑泉城小时候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腿部缺失,却未因此自暴自弃,凭着坚强的毅力,学会了家电维修,并在村子里经营着一家小的门面维持生计。村民对桑泉城捐款的事儿并不意外,因为他经常义务帮别人维修电器。
寿光市民张欣,8月24日晚上收到了哥哥张磊发来的1000元的转账信息。“哥哥在天津血液病医院工作,平日里工作十分忙,走不开。他就委托我到慈善总会替他捐款。”张欣说。
8月25日上午,寿光市工商局退休人员、76岁的侯庆玉,来到寿光慈善总会捐款1万元。得知全市多个镇街群众受灾后,侯庆玉与老伴合计捐一点钱,帮助乡亲们渡过难关。“我生在寿光,长在寿光,脚下的这片土地受了灾,我怎么能在家里坐得住呢?”侯庆玉说,“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在抗洪救灾一线出力,但可以通过捐款,尽一份心意。”
同天上午,寿光市民裴洪亮特地从单位请了假,来到慈善总会接收捐款办公室,替在青岛工作的同学隋新磊捐款1000元。
得知家乡遭遇洪灾,隋新磊联系裴洪亮:“我在青岛实在走不开,你帮我到慈善总会捐一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放心,明天我请假也要把钱送到。”裴洪亮承诺。
8月25日下午5点,57岁的谭瑞霞带着团队来到寿光杨庄小学安置点,带来物资,还捐款5000元。她从潍坊奎文区,骑着电动三轮车抵达寿光。
谭瑞霞是全国优秀志愿者、第四届山东省道德模范,五援汶川,三进玉树。让人感动的是,饿了,谭瑞霞只吃自己带来的干粮,不喝安置点的一瓶水。累了,晚上就在外面打帐篷,不占用安置点的一张床。“不能给灾区带来一点负担,回去之后我们会发动更多的潍坊人捐款捐物。”谭瑞霞说。
从清晨到深夜,从蹒跚学步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全国各地募捐持续发力,捐献金额持续上涨。
8月27日上午,潍城区的董建德和付玉华夫妇来到寿光市慈善总会办公室,捐款2万元。“我们是失独夫妻,政府很照顾我们,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们也想尽己所能帮帮他们。”董建德说。
十多年前,这对夫妇唯一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去世。多年来,董建德和付玉华的收入来自当停车场管理员的工资和政府的照顾。听说寿光遭遇了水灾,夫妻俩把平日里省吃俭用的2万元积蓄捐出来。
截至8月28日12时,寿光市慈善总会共接收44488家单位和个人的救灾捐款7698万元。
灾害发生后,寿光企业主动担当,全力投入抗洪抢险。
晨鸣集团遭遇洪灾,办公楼前积水严重,厂区受到不同程度损坏。晨鸣集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自救,同时捐款5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圣大管业把公司库存的3万多米110大口径水带全部捐出,并抽出5条生产线持续生产水带,为灾区救急,到目前已经捐了7万多米水带,总价值达到30万元。“守卫家乡,义不容辞。”圣大管业公司董事长孙友强说。
截至8月28日18时,寿光市共有89家企业累计捐款38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