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新闻网资讯网!
鑫讯新闻网>综合资讯> 批判起名用康熙字典因字典被满门抄斩乾隆的

批判起名用康熙字典因字典被满门抄斩乾隆的

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文|王永魁

《字贯》是江西新昌县举人王锡侯编纂的一部按天、地、人、物四大类统字的简明字典。这部字典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由王锡侯自费刊刻出版。王锡侯希望借助《字贯》的出版,能让自己名利双收,却没想到自己因为这部书招来杀身破家的惨祸。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王锡侯的同族人王泷南(王锡侯多年前曾得罪过他)到新昌县控告王锡侯编纂的《字贯》“狂妄悖逆”。控告的理由是,王锡侯在《字贯》的序言中批评《康熙字典》“所收四万六千字有奇,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仍茫然”,批评《康熙字典》就是批评康熙皇帝,批评康熙皇帝就是“狂妄悖逆”。新昌县接到控告,不敢怠慢,忙将案件禀报江西巡抚海成。

图注:康熙字典

海成审阅《字贯》的序言后,认为这并不能算是“悖逆”,改定为“狂妄不法”。海成具折上奏乾隆皇帝,建议将王锡侯革去举人头衔,再做进一步审理,同时将《字贯》一起上报。

不料,乾隆皇帝看了海成的奏折和《字贯》之后勃然大怒,于十月二十一日发布上谕:“第一本序文后凡例,竞有一篇将圣祖、世宗庙讳及朕御名字样开列,深堪发指,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有之事,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以申国法而快人心。”“乃海成仅请革去举人审拟,实大错谬……海成实属天良尽昧,负朕委任之恩。著传旨严行申饬。”

图注:乾隆皇帝画像

乾隆皇帝的上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王锡侯触犯圣讳,大逆不道,应该处死;二是海成审查不严,应该受到责罚。关于触犯圣讳的问题,乾隆皇帝早年曾经说过:“避名之说,乃文字末节,朕向来不以为然。”现在却借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关于海成的责任问题,其实自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下令查抄禁书以来,海成还是尽职尽责的,仅他查办的禁书,就有八千余种,乾隆皇帝曾对其深表嘉许,号召其他官员向他学习。

然而,此时的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从重处理《字贯》案呢?

一是当时正在编纂《四库全书》,全国一切书籍都在征集之列,任何有可能影响清朝统治的文字都应禁毁。在这种环境下《字贯》竟然能刊行两年之久,据此,乾隆皇帝认为民间的异端思想还是很有市场,因此要从重打击。

二是乾隆皇帝认为自己下令查抄禁书以来,各级官员在贯彻执行上打折扣,执行皇帝谕旨不认真不得力,于是就拿自己曾经嘉许过的海成开刀,杀鸡儆猴,敦促其他官员加紧查抄禁书。乾隆皇帝明确说,严惩海成就是为了“使封疆大吏丧良负恩者戒”。

图注:四库全书

《字贯》案的处理结果是:王锡侯满门抄斩,家产充公;海成虽是旗人,也被判处斩监候;海成的同僚因看过《字贯》而没有发现严重问题,被贬谪;海成的上司因领导责任被降级留用。王锡侯和海成等人都成了乾隆皇帝进一步加强思想钳制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杨峰,张伟:《清代经学学术编年》下,凤凰出版社2015年版

孔令升:《清代文字狱解密》,古吴轩出版社2013年版

网站托管人员在优化网站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新教育时代杂志社

科学与信息化官网

网站栏目的设计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