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又名上报恩寺,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北隅之老虎岗山腰。据民国版《霞浦县志·祠祀志》记载:大报恩寺,在二,三都瓜岭。咸通二年建(公元861年),东有龙井。
因寺处于高山,山峻岭陡,岭称“报恩岭”,为此,该寺取名“大报恩寺”。该寺几经仓桑倒塌,明弘治年间被废,正如,宋代状元余复有诗所曰:“大山奔至海之滨,中有禅光佛刹新。前后二三皆梵侣,不知谁是报恩人”。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重建后圯,时至清咸丰十月(公元1861年)重建,因山下又有同名“报恩寺”之故,因此改称“报恩上寺”。在“文革”期间,于1966年寺被拆建为长垅生产队茶场住所,1980年僧题法借址重建大殿。
该寺坐北朝南,背枕老虎岗山峰,左右群峰相拱抱,北斗格山峦叠嶂于寺前。其建筑布局为四榻二榭便山顶式,砖木结构。中为佛殿,东为僧舍,西为斋堂。
据民国版《霞浦县志·祠祀志》及《霞浦佛教志》记载:大报恩寺,在赤岸山后清同治三年,寺僧志元引匿平阳金钱匪,太守程荣春将该僧正法,寺产提归育婴堂。
从中可以看出,一鲜为人知的“金钱会”的历史事件。
据民国版《霞浦县志·大事志》记载:同治三年甲子,平阳红布会作乱,太守程荣春平之。红布会又名“金钱会”,私铸金钱,分给为内号,以红布缠袖为外号,巢于平阳,匪首赵辛、林孔葵等,串同本管各匪目分道来县,筹为内外应。海船三号装二百余人,密藏军器火药,余党陆续集合。而生员陈田璧等为之内应,期于五月十五夜二炮后,东、西两门放火为号,内外齐发,分围府、县、镇、协、守备各署,先据府城,进攻属县,定谋如此,竟无知者。
五月初三日,督宪密札程郡守云“有平阳匪首毛行南入宁勾结”等情,密查无据。至十三日,探子报平阳人陆续到城数倍,率多空手,其侨居者数万户,无不粜谷鬻器,率从贱价,知乱机已动。十五日,迭报赵辛等分队来袭,约以二更起事。程守遂密召忠营兵,至晚,而集调三沙、宁德、罗源入援。并饬周县令备防守,一面飞差饬福鼎县严防速办。天将晚,东、西两郊地保走报,客铺平阳人以千数,而福鼎陈令专足之密缄亦到。程守即赴镇署点名,密召联甲为助,亲与曾游戎出城搜捕客舍,协拿匪徒,获九人
。因戒毋放二炮。讯匪供言:其徒共有三千余人,各结高丽白手巾为记。验之皆实。突闻人声沸腾,喊云贼至城下,即下令:“但见平阳人即杀”。匪皆惊散,擒斩六十余人。龙亭武生周步青获奸细,供出内应范红绸,捕之以逸,获其妇人,供称“陈田璧与营弁黄高连、郭鸿章等七名结为内应,四月间亲赴平阳入会结谋等语。范红绸旋被联甲捆送枭示,余贼,程守陆续以计除之,惟陈逆逸。
从上述的历史事件的描述中,我们知道该寺与“金钱会”事件有牵连,那么,我们必须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金钱会”呢?
该会于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平阳发生七次灾荒,加以官府、豪绅地主盘剥,民不聊生。八年(1858)夏,石达开率领太平军攻克处州,温州震动。钱仓赵起等八人受到鼓舞,在北山庙结盟组织金钱会,并与太平军取得联系。凡入会者每人发"金钱义记"铜钱一枚,作为会员凭证。数年间发展到平阳、瑞安、温州、永嘉、青田、福鼎一带,众达数万人。十一年六月廿六日(1861年8月2日)集中附近会众,在北山庙宣布起义。先后攻下瑞安白布会首陈安澜大院,全歼雷渎温家团练,攻破浙南团练督办孙家安义堡,八月廿八日(10月2日)进入温州,攻占道台、知府衙门。十月十八日(11月20日)攻占福鼎县城,十月廿五日(11月27日)起围攻瑞安县城。由于清政府调集重兵镇压,根据地相继失守。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6月)起义失败。二年七月(1863年8月),赵起在玉环被捕,壮烈牺牲。
二、大报恩寺受“金钱会”在霞浦暴动事件的牵连。
该寺有匿藏“金钱会”成员之事,程太并派兵前来寺内搜查,果真被查到讲“闽南语”的平阳,经审确为“金钱会”成员,程太守以“匿藏罪”法办,将该寺所有僧人全部就地斩首(坊间相传近一百僧人遇害,可见当时寺院之宏大),寺产被划归“育婴堂”(一区,县立,清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创立官绅:知县杨文荣、邑绅朱锦云)。
三、文中提到武生周步青的具体情况
文中提到“龙亭武生周步青”,其实,周步青并非龙亭人。据民国版《霞浦县志·武功》记载:周步青,字桂贤,行五,东乡田屏岗人,清武生,急公好义。
另据霞浦县牙城镇东街头村田坪岗周氏族谱记载:周公,名步青,字桂贤,排行第五,清武生。
据坊间相传,同治甲子,平阳红布会匪潜谋陷城,城中内应约期起义,红布会侦探卓号“阿喜”,从平阳沿温福古道,途经霞浦县牙城镇龙亭村,被步青获悉,他毅然亲自率乡人擒送正法。当他得知“金钱会”要起义的日期,伪装成平民百姓,穿着草鞋,星夜兼程,赶到霞浦城里告密。郡守程荣春给予嘉奖。
程荣春接到密报后,当即下令关闭城门搜捕,凡操平阳语口音者杀无赦。由于东乡居乡多为平阳籍,以语音被逮捕者甚多。周步青,听语辨认,挽救了无数乡民。步青受委任在龙亭一带负责清乡事宜,由于龙亭为平阳“金钱会”入城之要冲,且消息易通,步青亲自筹办,他常以先发制人,平息了许多怀疑之事。整个事态平息后,程太守为步青向上请功。周步青和其弟周步衢均授军功六品衔,并各奖匾额“细柳同威”和“步武长扬”。
该寺在1980年重建时出士了许多文物:石槽二个,祖师塔碑、塔联、旗杆石及一大堆的建筑石构件。随着进寺的道路水泥硬化即将完工,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座唐代千年古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善男信女的朝拜及观光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