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庄镇大庄村的高粱种植基地
大庄村位于镇政府西北6千米处,距陵城区人民政府驻地16千米。东邻仙人桥村,南邻仙人湖,西邻小庄村,北邻马颊河。截至2017年底,全村有324户、1007口人,皆为汉族。有耕地438亩。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张砚温、张仲温兄弟二人由青州益都府即墨县榆树行子迁入此地,在此建村,后生育一子名张七公,张七公成婚后生育二子,名张大川、张大林,后张大林迁出建立仙人桥村。
民国至建国初期,属德县第六区(龙潭区)第十一乡;1952年6月,属德县三区抬头寺区;1958年1月,属德县抬头寺乡;1958年9月,属德县英雄(土桥)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属平原县土桥人民公社;1961年7月,属陵县土桥人民公社;1965年1月,属陵县丁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属陵县丁庄乡;2011年,属陵县丁庄镇;2014年12月,属德州市陵城区丁庄镇。
1958年,建立村党支部,历任党支部书记:祁德发、信金德、张怀义、朱永和、张玉平、祁占利、张吉升、张之文、张之军、张之文、张吉明。
该村有张、祁、朱、信、李、唐,6个姓氏。
张姓分为两支,辈分排序:①大、舜、景、应、凯、士、浩、立、志、宗、可、作、廷、怀、之、振、方、维、吉、德。②洪、玉、云、林、东、贵、学、成、富、增、家。
祁姓辈分排序:付、德、占、书、士。
朱姓辈分排序:连、开、永、山。
信姓辈分排序:立、金、洪、志。
李姓辈分排序:付、正、连、祥、吉。
唐姓辈分排序:允、秀、月。
张方忠,男,汉族,1919年10月出生,德县六区区队,侦察员,1944年10月在陵县大庄战斗中牺牲。
张方林,男,汉族,1924年5月出生,三野十纵二十九师八十七团,战士,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碾庄战斗中牺牲。
朱文山,男,汉族,1976年出生,硕士,毕业于中国国防大学,上海航天局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助理。
祁勇,男,汉族,1979年出生,博士,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李吉彬,男,汉族,1991年出生,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秘书。
张方木,男,汉族,是我区丁庄镇大庄村人,1982年入伍,84年参加了国庆阅兵仪式,从军7年多次受到表扬。退伍后从事客车运营,2012年经应聘到德州市公交公司工作
祁明亮、张振飞、张宇,研究生。
村 庄 往 事
☛1950年,大庄村借用农户闲置宅院创办了村级小学;1969年村里修建了10间土坯房作为校舍,1986年,修建了10间砖瓦房作为新校舍,2007年,该校归并到仙人桥小学。
☛1958年,实行围堤造湖,面积达近2万余亩,进行水产养殖,种植菱角,养殖海狸鼠等。
☛1959-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农作物严重受损,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大庄村村民依靠人造湖里的鱼虾、水草等度过了灾年,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1965年,种植水稻,连续三年获得好收成,1968年河水不充足,水稻收成不好,终止了水稻种植。
☛1974年,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有了电灯,村内开始有村民购置电视等家用电器;
☛1992年,投资3万元修建10间砖瓦房作为村级活动场所和村党支部;
☛1997年,村里通公路;现有5条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100%。
☛2010年,村民饮用水由县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
(文字资料截至2017年底,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留言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