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鑫讯新闻网资讯网!
鑫讯新闻网>综合资讯> 奇和文起名你收到了一条来自时尚芭莎艺术的

奇和文起名你收到了一条来自时尚芭莎艺术的

时间:2025-07-16 浏览量:

《隐秘的角落》主演拍摄地海边大片

网剧《隐秘的角落》引爆#秦昊带你去爬山#话题,取景地六峰山成为许多人暑假的目标打卡地。暑假马上开始,你是否已经迫不及待了?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就先带你穿越进古代山水画,看看古人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登山,又是怎样描绘这种状态的。

仇英(绘)《缂丝仇英后赤壁赋图卷》(局部),缂丝,498×30cm,清乾隆缂丝艺人制作

古人认为,登高即可望远,望远即可开阔胸怀。登山作为登高的一种形式,最能引发人的无限感慨。 “登山则情满于山”, 当目光所及皆是秀丽景色,心境开阔有感而发时,文人墨客就会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留下了众多山水绘画名作,而他们笔下的山川河流、草木虫鱼的形态样貌同样也是画家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无我之境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纸本,61×21.9cm,明

古人出游常因友人聚会、踏青寻乐,青山绿水即为首选。而游玩得尽兴,心旷神怡的古人也想记录下这美妙的场景,但又没法像我们现在一样拍照分享朋友圈,就会选择写诗作画来赞美这大好河山。

展子虔《游春图》卷,绢本,80.5×43cm,隋

《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也是展子虔唯一的传世之作。画家记录了一次踏青之旅。全画以浓重的青绿色为主调,描绘了一幅惠风和畅、万物复苏的早春图景。层峦耸翠,云雾缭绕之间可见几处寺庙,宛若蓬莱仙境。山脚下的小桥流水人家,又平添了几分烟火气。骑马泛舟、饮酒作乐,一派闲适惬意之景。人物的神态和活动丰富了画面,为山水景色增添无限生机。

展子虔《游春图》卷(局部),绢本,80.5×43cm,隋

展子虔喜爱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因此对山水有着非常细致的观察和独到感悟。在描绘此图时,他采用远眺式全景构图,场面开阔、富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空间之美,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画家游览山水时的心境。

董源《潇湘图》卷,绢本,141.4×50cm,五代·南唐

如果说南方山水的秀丽让人陶醉,那北方山水的雄厚同样直击人心,相比之下多了一种萧索孤独。范宽作为“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擅长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北方的崇山峻岭。其画作通常采用单色水墨、全景布局,重岩叠嶂如瀑布般顺着画卷倾泻而下,气势逼人。

范宽《雪山萧寺图》,绢本,182.4×108.2cm,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绢本,193.5×160.3cm,北宋

范宽“好道”,长居终南山和太华山,注重写生,渴求达到身心与山水自然之景和谐统一的境界。他笔下的山通常体量极大,而人物渺小不易察觉,反映了其在面对高山之时的敬畏。

以下这幅《溪山行旅图》中,上部危峰兀立、高耸入云;下部怪石杂树,一队商旅艰难地行进着,更突出了山势的奇和险。范宽将所见之高山作为自己的精神载体,把自己对它的崇敬以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向人们生动地展现了何为“高山仰止”。

范宽《溪山行旅图》,绢本,206.5×103.3cm,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绢本,206.5×103.3cm,北宋

有我之境

古人对山水的描绘不全是写实的,有时是借山水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理想,移情于景、意溢于景。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的锦绣山河。长卷采用了绵延式布局,把雄秀的群山和浩渺的湖水通过桥梁、屋宇和树木串联在一起。山水之中,人们安居乐业,一派安定祥和。尽管此作看似是一幅写实山水画,可王希孟作画之时只有17岁,如何游历如此多的名山大川?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绢本,1191.5×51.5cm,北宋

据研究,画中所画之景主要取自画家年少时的居住地,又结合了其一生所见所历。王希孟是一位天才画家,受到宋徽宗的厚待,徽宗甚至亲授其法。这幅巨制他仅用半年就完成,画中使用的“青绿法”宋代画坛无人能敌。正因如此,这位未来可期的年轻画家借此山水长卷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仕途的期待。只可惜王希孟早逝,其理想抱负还未实现,仅留下这一幅作品。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绢本,1191.5×51.5cm,北宋

另一幅长卷山水《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则不像王希孟这样一帆风顺。他生于南宋末年,年少时元朝铁骑闯入中原,尽管早年也曾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但在几经坎坷之后免官隐居、一心修道。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纸本,51.4×31.8cm,元

这幅《富川山居图》就是黄公望晚年在富春江畔隐居修道时所作。笔法轻松、用墨淡雅,山水疏密有致,给人以空灵之感。此时的黄公望把一切看淡,画中怡然自得的樵夫、钓者、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他闲适淡然心境的写照。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纸本,636.9×33cm,元

同样生于王权交替之时,相较于黄公望,作为前朝皇室后裔的朱耷,在其画作中对前朝的不舍和新王朝的痛恨有着直接的表达。朱耷生于明末清初,19岁时国破家亡,后削发为僧,晚年还俗后自号八大山人。绘画为他宣泄情感、展现个性提供了一方天地。

朱耷《秋山图》轴,纸本,182.8×49.3cm,清

朱耷的山水画多以中、近景构图,所画皆有暗喻。树木的形态总是扭曲怪异,呈倾倒状,有一股萧索凄凉之气,似乎暗示着风雨飘摇、山河不再。他描绘山石时用笔狂放不羁,好像把自己对清王朝的愤恨和对明王朝的思念寄托其中。

朱耷《山水图册》第一开,纸本,24.2×16cm,清

朱耷《山水图册》第五开,纸本,24.2×16cm,清

古人游山,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观赏,到借此抒怀明志,“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由“无我之境”逐渐进入“有我之境”。暑假将至,不妨背上行囊,约三两好友,摆脱浮躁、远离喧嚣,畅游山水间,或许在欣赏美景之余还能收获一份灵感。

编辑、文赵泽宇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何将百度优化做得更好做好百度优化是SEOER必须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喜剧世界官网

公司网站建设的基本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