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后,我成为安康宝云服饰有限公司社区工厂的首批工人,我老婆也随后在社区工厂上班,现在家里的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 搬入大竹园镇七堰社区的56岁贫困户李林满怀信心的说。
为打赢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首战之役,安康市汉滨区针对部分安置社区所在地距离城区远、贫困程度深、“三留守”现象严重、基础产业薄弱这一现状,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先业后搬”,通过开办“社区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寻找致富路径。
全力支持开发社区工厂
结合辖区情况,大力开办社区工厂,减免房租,提供各种惠农补贴,帮助贫苦户就业增收。安康市汉滨区安排由汉滨区移民办牵头协调镇办,通过新建或回购将部分安置门面房作为社区工厂,并且提供三年房租减免、三年扶持贷款、三年政策免息等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吸引了类似宝云服饰社区工厂带动贫困户增收模式等企业在汉滨落地生根。
为积极响应“以业促搬”助推精准脱贫,安康市宝云服饰有限公司先后在小关社区、七堰社区等四个社区开办了社区工厂,目前厂房面积达4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工人200余人,年产值5400多万元。除安康宝云服饰社区工厂外,安康恒润电子厂在谭坝镇松坝社区开办了社区工厂,为搬迁贫困户实现了楼上安置,楼下就业。
能人带动扩大就业增收
针对扶贫搬迁贫困户就业问题,汉滨区降低社区工厂准入门槛,引进一批能够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企业优先进入社区,不断培育壮大社区工厂规模和社区工厂多元化发展。
鼓励在外创业人士、务工能人返乡创办社区工厂,帝奥电梯董事长张元卿回乡创业,积极为搬入清水园小区的贫困户提供水电维修、社区服务、清洁卫生等岗位60余个,实现了搬迁后再就业,人均年增收18000余元。同时探索建立 “企业+农户”工作模式,采取企业集中培训、统一提供原材料、农户在家加工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就业面。
精准帮扶拓宽就业增收门路
根据员工致贫原因,汉滨区建立起社区工厂在职贫困员工信息台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鼓励他们安心在厂工作,早日就业脱贫致富。对部分群众既没有加工制造工艺,也没有短时间可致富增收的门路,该区还在社区周边配套建设产业园区近20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使得搬迁后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及在园区务工保障贫困户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社区工厂”,高速公路沿线的共青团岗、光伏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稳定分红增收、大力发展园区配套社区等一系列搬迁后就业脱贫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打赢脱贫攻坚这一硬仗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张颖/卢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