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时候,贾科长在媒体采访时被问这部电影何时上映,按他当时的说法很快将和大家见面。同时电影的微博已经在预热,至于相关的演员有没有发,我已经记不清楚。
说起来我谈不上是贾科长的粉丝,他之前的作品我都没看过,在我的认知里他是妥妥的文艺片导演,和娄烨属于一挂的,有那种地下电影的风格,拍的电影容易被禁,通常叫好不叫座。比如他的《三峡好人》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当时媒体也有很多报道,若没记错是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同上映的,票房惨败。
而文艺片嘛,通常故事不是以情节取胜,静下心来看还不一定能看懂。其中的意象、隐喻又很众多,没有足够的耐心一般都看不下去。除了耐心,可能还需要有一定文学和电影知识素养,无形中就增加了门槛。毕竟对很多观众来说,看电影就是图个乐子,你连故事都没有,情节又不精彩,还搞得这么苦大仇深,我怎么看呀?
但对《天注定》我却充满了期待,原因在于这部电影的故事都有原型,这些原型在新闻中在当时可以称之为热点,我心想贾科长也开始往商业片进军了吗?所以当一看到宣传就充满期待,希望能早日在大荧幕看到,支持下这位已经获得了不少国际大奖的导演。
结果毫不意外的是最终电影没有获得龙标,没上映成功。好在很快网上就可以找到资源,不久之后我就在网上先睹为快了。那时的观感是好像也没什么呀,里面的剧情不就是新闻事件提炼改编吗,怎么就不让上映呢?里面涉及的暴力场面确实有,但血腥程度并不夸张。至于影射、ZZ、意识形态啥的我是没看出来。我是觉得这部电影故事是冷冷的,拍摄手法也非常的现实主义,像是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冷眼看着事件的因缘起落。像是看余华早期的《现实一种》这样的小说,那是现实中的冰冷和残酷,里面的人物都像是边缘分子,都有一种动物般的生猛和执拗。
现在这部电影在短视频中已经能刷到,我是受此影响,找资源重温了一遍。11年后再看,和之前的感觉有了很大差距,我大概知道为什么当年不能上映了。
我依然觉得这部电影的故事很精彩,很多地方的剪辑手法很凌厉,贾科长明显也是一位港片的资深影迷,里面的背景音用了很多香港电影的音乐及台词。
电影是4段故事组成,可以看作是单独的4段小故事,4个小故事之间通过里面人物不同角度的连接,串起了整段故事。四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故事: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三起轰动全国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
这几个案件大家有兴趣可以网上搜索下,都有介绍。其中的周克华一案更是震惊全国,记得10多年前看新闻时无比震惊,觉得当今社会竟还有如此猖狂的犯罪分子,当街持枪杀人抢钱。10多年来,线上支付成为主流,身上揣着很多现金像是久远的历史,其实相隔也不过10多年而已。
这次看后,我总结了一下为何不能上映:
1、杀人犯最后没有被绳之以法,无论是大海报复杀人,还是三儿当街抢劫杀人,他们的结局电影中都未交代。虽说电影整体秉持着客观叙述故事,但是犯人最终不没被抓没有被审判肯定是不行的。
2、电影故事偏向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虽说故事都是来源于新闻事件,第四段中还有涉及到莞式服务的情节,但电影影响面明显更大,要是小说,这些估计都不成问题。这个说起来就是不符合和谐的价值观。
3、电影体现了一些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病,每段故事其实都有背景广播上播放着经济增长的数据,像是暗示这些案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以上3点未必准确,也不一定详尽,完全是我个人的看法。
这部电影其实还有个很大的彩蛋,贾科长在第四段出境,叼着大雪茄,戴着大金链,点了李梦饰演的莲蓉,李梦在这部电影中真的很好看。贾科长让我想起悬疑导演希区柯克,喜欢在自己的电影里客串一下。
电影的故事本文就不谈了,我觉得喜欢电影的可以找资源看看,就电影来说,还是好看的。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应该最近在短视频刷过这样的一段内容:
王宝强骑着一辆拉风的摩托车,头戴着毛线帽,身背黄色包,像是过年回家的农民工。在一片荒野的路段,碰到3个手提斧子的流氓年轻人,对着他说:站住,给兄弟们俩钱借点儿花花吧,快些!
王宝强面如止水,手向怀里塞去,似是取钱来破财消灾。还未等几个流氓反应过来,王宝强巴枪射击,瞬间命中一人脑袋,倒地而亡;另一人刚反应过来,也被一枪毙命。最后一人眼见此场面,吓得怔住了几秒,拔腿飞快而逃,王宝强拿枪打了一发,没有命中,遂嘴含手枪,驾驶摩托急追,速度中又来一枪,三个流氓全部毙命。
以上是《天注定》的开头,凌厉速度的观影快感扑面而来,接着电影开始第一段故事,杀了人的王宝强在路上和大海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