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太祖孙,年号取名叫建文。削藩王,燕王反,建文下落没人管。这是对朱允炆的简短总结。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的孙子,朱标的儿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生于应天府(南京)1392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1398年,即皇帝位。
由于朱元璋在位期间,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九大藩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人。所以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 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朱允炆却问:“胡虏不安定,让诸王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朱元璋默然,问朱允炆的意见,他认为应该“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朱元璋也认为他的看法确实无可代替。这就为建文帝削藩埋下伏笔。
朱允炆即位后,便迅速力行削藩政策,可顺序没搞好,先削掉了周王、代王、齐王、岷王这几个势力较弱的藩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眼看这位小侄子就要轮到收拾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
从这一刻起,明朝开启了第三位皇帝,也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的篇章。